分卷阅读448
不行。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称职的官员妄想用弹劾掌察官员而逃避自己被察。不过这一次杨琦却似乎铁了心一样非要辞去吏部尚书之职,他以吏部尚书位高权重不便入阁为由,自请去职,否则惶恐不安,内阁政务都不能行事妥当。后来皇帝批复杨琦依然领吏部尚书衔,但是吏部实务却由左侍郎袁向道负责,从此开启了礼部尚书不入阁的不成文规定。而这一次京察大计便也由袁向道与都察院左都御史共同主持,吏部右侍郎和都察院副都御史协助。袁向道虽然只是吏部左侍郎,但他性情孤洁,向来不肯拉帮结派,本身为人耿直清廉,所以由他主持京察大计,兢兢业业者反而心安,浑水摸鱼者却怨声载道,只因求告无门,有礼都没处送。林重阳几人觉得京察应该跟他们没多大关系,毕竟去年刚进翰林院,第二年就赶上六年一次的京察大计,基本也就是走个过场,结果还是维持原样,不会破格提升也不会打压的。所以他们一切如常就好。不过他看得出谭赟、张学士、李源等人非常着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一直忙于跑关系。虽然他们做得隐秘,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林重阳自然也能知道。京察前半年是跑关系、使绊子的时间,言官们会弹劾不称职的官员,弹劾奏章会作为京察依据,而弹劾最晚日期截止于十一月三十,过期不算,以免有人会临近京察烂告,同时也避免弹劾日期过长人数过多,导致最后科道官拾遗人数不足。但是也有人会借机投递匿名揭帖诬告本衙门有竞争力的同僚,这样就可以将别人踩下去自己升上去。这都是他从沈之仪那里听来的八卦消息。除了弹劾的奏章,京察的另外一项依据就是吏部发下来的访单以及本部堂官对下属的考评。去年冬天的时候,吏部给科道言官们下发访单,以其风闻奏事的权力来填写访单上人员的访评。不知道为什么林重阳也领到一张,填写的就是翰林院几位学士的。翰林院除了李固因为有吏部右侍郎职务可以自陈,其他翰林官都需要经过京察,自然也在被填写之列。哪怕他和谭赟有过节,访单他也没有说不好的话,全是很中肯地评价谭赟的能力。实话说,谭赟工作有能力,亦博学有文,做提学的时候政绩突出,所以林重阳根本就没想过要背后使坏,他也不屑于如此。不过显然有人误会了,否则也不会一个劲地给他白眼--从这点看谭学士心胸还是不够开阔,林重阳倒是不怕他的,反而尽量避免冲突。所以二十一上衙以后他照旧领着原班子进行的收尾工作。其实假期的时候他已经领着冯顺等人基本编完,如今要完成装订,还有备份。他虽然没有明说,却也想在京察的时候给李固以及自己等人增加一些筹码,尤其是陆延和赵文藻等庶吉士,编纂先帝实录工作做的好,在皇帝那里也会挂上名号的,这也是一大政绩。就他自己来说倒是宁愿外放或者去各部历练,也不想只在翰林院内部升迁,本是科举鼎甲出身,最高的学历,却要一直养在翰林院,哪怕以后从翰林学士晋升六部堂官,也没有太多实际经验,除了清贵,反而被六部有司官员们排挤轻慢。高学历的被人诟病少经验,低出身把持政府基层实际工作,这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实在是应该有所改善。只可惜他的前途却不由自己把握,哪怕升迁位置也是上司们定好的。二月初五林重阳就去吏部求见李固。李固正忙得有些焦头烂额,他也要忙着自陈,还得忙着做左侍郎的副手,见林重阳过来都恨不得要调他来帮忙。人手实在不够。听林重阳说请他定一日去翰林院坐馆,要上呈仁宗实录请他这个总编纂官审核,李固都愣住了。“林修撰,你没有说笑?”按照原先预计,李固觉得自己编纂差不多要一年半到两年,如果是自己挂名让别人做,起码要三年的。之前他已经做了大半年的工作,去年七月交给林重阳,他是做好三年准备的,就算快也得来年底才会完成。谁知道今年初就完工了?他有点不敢置信。林重阳笑道:“学生怎么敢跟大学士说笑,是真的。”李固突然觉得之前的烦闷不是烦闷了,好似一阵清风拂面将所有烦躁都吹散去,舒爽得很。“好,”他笑道:“初八没有早朝,本官去翰林院坐馆,专门欣赏。”林重阳就告退。李固却抓着他不放,“回去还有事?”林重阳如实相告,还有其他一些零碎的编书工作。李固就道:“这几日就在这里帮忙处理一些文书工作,都是校对审核抄写的零碎差事,不是机密却又必不可少。”文书往来的麻烦就是案头工作越来越多,很多感觉可有可无,却又必须要有。反正也不是什么机密,而翰林院庶吉士们以后也是注定的中层官员,让他们提前接触也没什么不好。他也没让考功司郎中员外郎们教林重阳,而是自己指点一下,他发现林重阳掌握东西很快,举一反三,他说一遍对方就能掌握要领,不过带着做了一个样子,林重阳就能有条不紊地处理起文书工作来。这时候博学、记忆好的优势就突出起来,一开始虽然处理的慢,但是却也没有错误。李固乐了,原本还寻思兼着翰林院有些烦,现在看来倒是助力,应该早点让他们来帮忙。他还发现林重阳人缘不错,在户部这些滑如油的书吏堆里居然名声不错,甚至还会主动指点他,且都是真心实意不使坏的。哪怕有几个孤僻不喜和人打交道说话时常阴阳怪气不合时宜的,居然也都能和林重阳说得亲亲热热的。李固就佩服了,难道真是长得好看占便宜?反正他感觉大家见了林重阳都会不由自主地放缓了态度,说话声音都轻柔两分。其实是因为林重阳提倡用句读符号,使得户部书吏们受益颇多,尤其这一次京察大计,效率一下子提高很多。且这位林修撰俊秀谦恭,乖巧懂事,让人如沐春风,自然都喜欢和他说话。李固见他可以和考功司的书吏们打成一片,索性让他再找几个庶吉士来帮忙,先把京察大计应付过去。来吏部帮忙可以让他们学到东西,林重阳自然乐意,就把陆延、赵文藻、相熟的、能力高的几人都找来。他也叫了蔡康、杨颖、吕明宪几个,不过蔡康、吕明宪以手头有脱不开的事情为由拒绝了。李固从旁观察,发现林重阳并没有只找自己交好的,挑的都是能力出色的,心里自然也记上一笔。有他们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