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匹妇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51

分卷阅读351

    生意头脑,自小便懂得如何折中和取得几方的互赢局面。

“拓国立国十年,不少朔北人已经迁徙进九州,军队里虽然北国士兵居多,但不少长官都是朔北人。”齐眉继续说道。

“如果全部调动九州的军队对抗朔北九部,很可能会让身处九州阵营的朔北长官们有危机感,认为国君容不下他们朔北人,若因此而哗变,不仅打击士气,更是釜底抽薪,对九州而言,十分危险!”

“若朔北五部能出兵相助,九州内士兵长官则认为这是整个拓国的内部战争,并不是针对朔北,反倒坐实了朔北九部叛乱之行!”

“算一算,这钱花得不仅值,还便宜得很。”

齐眉侃侃而谈。这些话,穆建铮和沈弄璋虽然没有明说,但齐眉已经从他们母子的对话中听出了其中之意,因此陈述,最后还不忘补充一句:“这些都是大王子应承下五部要求的考量。”

傅柔听着穆建铮大胆、淡定的分析,不置一词。

葛静敷也安静地坐着,不再说话。

傅柔眼角余光看到正视自己的葛静敷嘴角微微上扬,显然,对于穆建铮的话,葛静敷很是认同。

朔北是怎样的局势,从未间断过观察的傅柔和葛静敷如何不知。之所以让穆建铮跟着沈弄璋去做使者,除去历练之外,也是想试探他的大局观如何。

傅柔早已将谈判的决策权给了沈弄璋,只要沈弄璋认为可行,便可做主,无需返回曙城回禀于她,再长途跋涉去朔北签署“交易契约”。

虽然齐眉说这是穆建铮的决定,但沈弄璋没有反对,显然也是同意这些要求,傅柔自然也不会反对。

齐眉一通简练却到位的陈述让二人对穆建铮更加刮目相看,这孩子,就此继续培养下去,未来不可估量!

四月底,还不知道驭风部等五部已然悄悄站到了傅柔的一边的荼芺诸部叛军携带着从启国购买的粮食,再次率大军出朔北,集中兵力攻打北固关。

北固关的将士在傅柔的指挥之下,任凭朔北九部如何进攻,始终只在城头上来回乱窜,投石、滚木、热水、滚油等一应防守手段,皆是傅柔从穆砺琛处学来的,此时用得无比纯熟,果然好用又有效。

在消耗了朔北叛军七成的攻城箭矢、器械后,朔北叛军的粮草忽然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不消说,这自然是混在叛军之中的驭风、越戎等部趁机下手。

战事已经延续两个多月,失去粮草的叛军正处于震惊之中,北固关关门忽然大开,早已将西朔州三万精锐调进关中的傅柔身先士卒,骑马飒然而出!

驭风、越戎等五部即刻便与关内士兵形成策应之势,夹击叛军,鏖战两日一夜,将叛军击溃。

叛军溃逃退向朔北时,又碰到早已带兵埋伏在他们所退之路上的罗重,再一次遭到围剿,继续四散。

傅柔带兵深入朔北,历经一年半的时间,终于将九个部落彻底剿灭,包括铁奴出身的荼芺本部!

非是傅柔心狠要灭这九个部落,而是傅柔需要用自身的能力和武力来向九州百姓证明、向荼芺大部证明、向朔北其他小部落证明、向启国和聿国证明,女人,一样能做到世俗人眼中男人才能做的事!

一场席卷整个拓国九州的战争,终于在持续了三年后,归于平静。

夷庚三年九月金秋,傅柔命令将千余面“傅”字王旗高高举起,率领王师自朔北得胜而返。

一路上黑底金字的国君旌旗遮天蔽日,气象雄伟,豪壮山河!

傅柔,一个女人,终于用自己的能力坐上了曙城王宫里那尊巨大的王座,整个拓国,臣服在她的脚下!

这一年,傅柔三十九岁。

作者有话要说:

啊,故事终于要结束了~~

第197章团圆夜

傅柔带兵征战的三年,葛静敷在国内平乱。

除此之外,拓国九州仍不太平——夷更二年,盛州遭遇蝗灾,颗粒无收。好在沈弄璋尽力调转启国和聿国的粮食,盛州才支撑过来,没有继续为拓国的内乱火上浇油。

历经三年,拓国终于再次安定下来。

夷庚四年正月初一,国君傅柔发布五条新政令。

一、国家历尽劫波而归于安定,大赦天下。百姓免三年赋税,商贾等则税赋减半。

二、拓国将在夷庚五年的八月初一进行一次公开的人才选拔,分为文武两科。

先以县级考试为初试,合格者在次年四月初一到州府会试,再合格者之中的佼佼者可在同年九月初一到都城曙城,进入王宫,由国君亲自殿试选拔。最终选拔人数由当年的参试者的能力来判定,不做定数。

所考的范围从经史、礼法、民俗到武功、兵法皆有,十分全面。

参试者不分性别,不论身份,年龄从十四岁到四十岁皆可。

三、设侨县。每州州牧根据自己州内定居的朔北人口数量,辟设专门的侨县供他们栖身,所收赋税,所受待遇与九州百姓相同。若仍有朔北之人迁徙到九州内,查清身份清白后便可放行安顿,不可为难。

四、建书舍。每州州牧根据州内人口分布,合理设置书舍地址及数量,聘请擅工笔的文人将各种经史古籍誊抄,存放在书舍之内,供识字者借阅誊录。

五、开设官办学堂。除经史礼法外,根据每个村县情况,酌情开设“朔北方言”、“九州方言”以及官话的教授。

比之傅柔三年前宣布继位为国君,后四条政令所带来的新鲜感和震撼感更令世人震动!

一时间,无数心怀抱负的人们皆争相传抄文史经集礼法等,翰章商铺的纸张忽然供不应求。

夷更六年,八月十五。

曙城,沈宅。

一盘圆月上中天,沈弄璋、穆砺琛一家五口,董心卿、方烈一家四口,齐齐聚在宽阔的大院里,一边吃着饭后的小点,一边闲聊。

两家五个孩子坐在一方玉石桌旁,除了穆建铮,剩下四个不时偷偷地互相对视,挤眉弄眼,好似憋着什么坏主意。

“大哥,你去外面迎一迎眉jiejie吧,这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