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功名路(科举)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47

分卷阅读247

    沈陵便推荐了齐子俊,齐王让他到京城来。

沈陵立即修书一封送往建康府,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就看齐子俊了。

商贸部成立后,海外贸易必须设立一套标准,关税如何定制需要重新定价,商人们在关税的事情上战线还是很统一的,他们自然是愿意交关税,但如果太高昂,他们也不是给朝廷白做的。

第二次出海,加入了更多的商队,船只又增添了十艘,护卫舰也得跟着增加,沈陵和兵部尚书商讨过火炮的改进,一步步来吧,如今的火炮笨重,转动方向都比较困难,在作战的时候不灵活。

沈陵让人炼的钢也有些眉目了,其实春秋时期就有炼出过钢,只是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知道钢和铁的区别,统称为铁,铁易折,钢的韧性更好。

隔年春,第二次出海也出发了,这一回会去更远一点的地方。

这一趟出海时间肯定会更久一些,安亲王得圣上器重,准备再出一次海,他有了一次经验,这一次他带了几个年轻人就是为圣上培养的人才,安亲王也不能一直出海,出一次海就是以年计量的时间。

需要改进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造船、火炮、火统,除了上值,沈陵的业余时间基本都献给了这些事情,蒸汽机在他有生之年一定要做出来的。

如果纺织不再受到压制,江南一带的纺织再度兴盛,大家都把目光投到了海外的市场,如果缩简成本成了资本家们关注的地方。

沈陵听到一个荒谬的传闻,江南一带的织户都会贴一个他的名字。

“他们觉得是你带来的兴盛,这纺织机是你改造的,还有孝子机,织造有如今的繁盛,少不了你一份功劳,你在织户眼里就和孔子一样。”

如今江南织造兴起,沈陵更需要关注耕种,江南是当今重要的粮食生产地,江南不能出现问题,一旦江南的粮食出现问题,国家必定会经历一场动荡。

他改进了农具,但其实到后世,□□十年代,还处于比较弱后的农业模式。

来文朝的外邦人渐多,京城经常会出现外邦人,百姓都习惯了,沈世沐很喜欢和外邦人交谈,甚至学了不少外邦语,沈陵也是支持的,不过让他低调一些,不要在外人面前展露太多。

第二次航海平安归来时,已经过来一年半,船队虽然折损了一些,但带回来了两百多万白银,这次回来他们被西班牙人打劫了,好在没有太过分,安亲王就花钱销了个灾。

西班牙人占领了琉球岛,等于占领了家门口,打劫起来自然容易,但其中之窝火不必赘述,在自己家门口被打劫,还是被外邦人。

他们人多,西班牙人也不敢硬碰硬,但如果真打起来,还真不好说。

文朝缺乏海上作战的经验,基本上不打海战,西班牙估计已经快成为海上霸主了,出了名会打海战。所以沈陵倒也不支持现在就和西班牙撕破脸皮,既然对方还不是太过分,还是先赚赚钱再说。

此次出海,开辟了到非洲的航线,基本上来往不会太困难了,但沿路最麻烦的是海盗。文朝的船队气势大,人多势众,海盗不怎么敢直接对上去,小国家的船队就说不准了。

这次出海收获很多,但也该歇息一下,即便后面还有那么多商队想出海,所以明年应该不出海了。

这一年,沈世沐回去考童生试了,三场都是第一,比沈陵那个时候要好很多,他将留在建康府继续准备明年的院试。

这几年灾害少,加上海外贸易的发展,文朝的繁荣被推向了另一个高度,正在沈陵觉得应该能往这个方向继续发展下去。

谁知这个时候罗刹国竟然联合蒙古族来犯边境,在他们知道的时候已经入侵边境了!

罗刹便是俄罗斯,可能是日子□□定了,沈陵竟然忘记了中国可是被十几个国家包围的,边境自古就没有太平过。

罗刹同蒙古一道来犯,定是知道他们如今海外贸易发展,国库富裕,中国向来喜欢花钱买平安,沈陵不知道这一次承平帝会如何做,但他绝对不希望花这份冤枉钱。

第146章

罗刹和蒙古来势汹汹,朝中分成了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沈陵是主战一派,都范到家门口了,如何能忍。

沈陵加紧同兵部研发新的火器,最好能研发出轻便一些的热武器,火炮移动起来太麻烦,如果战败,还有可能被敌方缴获,成为敌方攻打我方的武器。

所以沈陵想在不影响威力的同时,尽可能缩小火炮的体积以及重量。

其次就是火·枪,如果有了火·枪,才是真正进入热武器战争,现在的战争主要还是靠人力,炮弹是辅助,所以战争死伤太大,主和派主要是担心战争影响国内的安稳。

一场战争短到几个月,长到几年,劳民伤财,一旦国内发生动荡,很容易两面夹击。但如今皇权集中,地方安稳,再加上国库丰盈,正适合打压这些边境小国的适合。

沈陵很希望收复失地,尤其是蒙古、台湾这些地方。蒙古的分裂和俄罗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为了设立两国之间的屏障,硬生生将外蒙独立出去,并且抢去一大片土地。

中国的边境线太长,周围的国家太多,而且就现在,文朝所认可的统治区域,其实不太包括新疆西藏那边,那边有属于自己的统治,但是臣服于文朝,现在的民族隔阂是比较深的。

非我族类必有异心,满族、蒙古统治时期,汉人的地位就低。

沈陵坚持主战,这是头一回他和文官集团产生意见分歧,文官素来主和,武官主战,这也是文官集团和武官集团权力斗争的问题,一旦有战争,武官必定得势,对于文官来说,不是好事情。

沈陵实在有些不齿,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竟还在掰扯自己的利益。

不少人都来劝他,沈陵坚持主战:“你们意思我都懂,我并非被武官所拉拢。我所惦念的也是国泰民安,先有国再有家,蒙古能打进来一次就能有两次三次,花钱买一时的安稳,若有一天他们不满足于这些钱,占领天下所获得可远远不止这些。”

当然同他一样主张的文官也是有的,严清辉算一个,他上书主战,言辞之激烈令沈陵拍案叫好。

文官骂他,武官自然对他有好感,陈老将军一把老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