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言情小说 - 古代农家日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87

分卷阅读187

    里正,这怎么好意思?”陈氏忙推辞。

    陈氏跟章光义你推我让地推辞了好一会儿,陈氏这才收下了礼。又去厨房装了两斤豆干和十个茶叶蛋做回礼,章光义又推辞了一番。

    这头杜锦宁和章鸿文也懒得理会两人,杜锦宁是打算去上学的,此时已吃过早饭了,正收拾东西呢。她将要用的书装到书袋里,再把笔袋整理一番,章鸿文连忙上前帮忙,问她道:“你不好生躺着,这是要干嘛?”

    “上学啊。”

    “上学?”章鸿文吃了一惊。

    “嗯,我没什么大碍,昨天就跟山长说好了,今天继续上学。”

    章鸿文看她脸色如常,精神尚可;虽吊着个膀子,行动却丝毫没有受影响。他便没有劝阻,帮忙把东西收拾好,提着杜锦宁的书袋一起出了门。

    章光义听闻她要去上学,连声称赞了几句,告辞了陈氏,便跟着一起出了庄子,一直把他们送到书院门口,又一再叮嘱章鸿文:“这一回可得护住宁哥儿了,不能让他再受伤。要有什么,你叫同窗去唤山长、先生,自己可得好生护在宁哥儿前面。”

    章鸿文被自家老爹这么一说,脸色顿时红了,十分歉疚在对杜锦宁解释道:“当、当时严先生那样儿,我即便上前,也拦不住,所以才跑去请了山长。”

    杜锦宁拍拍他的肩,对章光义道:“章叔,你别怪章大哥。身为学子,严先生又在气头上,他哪里能护得住我?章大哥要是直接对上严先生,因为我是山长的弟子,又断了手,严先生可能不好拿我怎么样,但章大哥他是没有顾忌的,总得逮着一个人撒气。

    一个不敬先生的帽子扣到章大哥头上,便是山长也不护他不住。轻则被罚,重则驱出书院,那可就糟糕了。没的为了我毁了他自己的前途。所以当时章大哥没直接去面对先生是对的。他又没有不顾着我,这不还去请了山长吗?”

    其实对于儿子的做法,章光义还是十分赞许的。但他担心杜锦宁对章鸿文的做法有看法,这才有了刚才那句话。看似责怪儿子,实则探一探杜锦宁的底。要是杜锦宁对章鸿文不满,必然会在他责怪儿子时没什么表示,或者在脸色上带一些出来。

    现在听到杜锦宁的话,而且表情真挚,不像作伪,他的一颗心这才放了下来。

    放心之余,他又十分感慨。杜锦宁年纪如此小,在人情世事上就如此通透,往后还不知道会走到哪一步,怕是内阁大臣都能可期。他心里越发想让儿子跟杜锦宁交好。

    辞了章光义,章鸿文提着两个书袋,跟杜锦宁一起去了乙班教舍。

    他们来得不早也不晚,教舍里此时已有了六七个人。这些人正是昨日早到、亲眼目睹了杜锦宁跟严岑争执的全过程的。

    此时见到杜锦宁和章鸿文进来,刚才还在说话议论的几人都为之一顿,齐齐朝杜锦宁看过来。

    杜锦宁笑容明媚,遥遥朝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学子作了个揖,笑着招呼道:“袁师兄,你来的这么早?昨日的事多谢你了。”

    那人正是乙班年纪最长、昨日帮着去医馆请郎中的袁志学。

    他正在练字,见得杜锦宁如此有礼,连忙放下手中的笔回礼道:“杜师弟有礼了,举手之劳而已,何足挂齿?”目光又落在杜锦宁的手上,关切地问,“你的手没事吧?”

    “还好。”杜锦宁道,“周郎中医术给的药不错,昨晚虽痛了一阵,但还能睡着。”

    此时章鸿文早已将杜锦宁的书袋放到了第一排靠边的位置上了,跟杜锦宁道:“这案桌是昨日新的管教潘先生特地让斋夫搬进来的,指明了是你的座位。你的年纪是咱们班最小的,自然要坐第一排。”

    杜锦宁看看那位置虽在边上,却跟章鸿文的位置离得很近,可见那位新管教先生是个有心人。

    她笑问道:“这位置是按年纪分的吗?”

    昨日杜锦宁言辞犀利,竟然直接跟先生对上,最后虽折了一只手,却把冷面阎王给打跑了,端的厉害。他自己厉害不说,背景也够硬。大家刚才就在议论这个事儿,心里对杜锦宁十分敬畏或者畏惧,见她进来,都不敢说话。

    此时见她对袁志学十分有礼,跟章鸿文又言笑晏晏,看样子似乎并不难接近,便有那心里有成算且胆子大的学子笑着接话道:“不是按年纪,而是按高矮。你年纪小,还没长高,自然得坐第一排。否则前面都是高壮学子,后面的学子在做什么,先生就看不到了。”

    “原来如此。”杜锦宁有意跟同窗搞好关系,见有人接话,连忙朝他笑笑,“我叫杜锦宁,你呢?”

    那人见杜锦宁唇红齿白,眉眼如画,竟像个娇美的小娘子,脸色一下子红了起来,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道:“我叫冯聪。”

    见杜锦宁对冒然搭话的冯聪如此和善,其他人便也忍不住搭讪道:“杜锦宁,你多大了?”

    “十一岁。”

    教舍里的人顿时都咂舌:“才十一岁?”大家还以为天生矮小呢。

    这书院里,有些家境好一些的,六七岁延师启蒙;家境不好的,九岁、十岁启蒙也很常见。启蒙总得念上三年,学会,把字练一练,这才开始学习四书五经。博阅书院不收蒙童,至少把四书能读通方能来考试,所以丁班的学子最小的都有十一、二岁了。再升到乙班,至少得十四、五岁,晚些的便得有十七八岁。像袁志学这样二十多岁还呆在乙班的,也不是个例。

    杜锦宁十一岁来读乙班,就十分罕见了。

    杜锦宁不欲在这话题上多说,从书袋里将东西掏出来,问大家道:“今日上午是什么课?”

    “。”冯聪道。

    此时又陆陆续续进来了一些人。大家看到杜锦宁坐在第一排的位置,都频频朝她看去。杜锦宁却对这些目光恍若未见,拿了出来,低头垂目地认真翻看起来。

    “杜锦宁,我叫周通。昨日你很厉害。”一个十四、五岁的小胖子走到杜锦宁身边,朝她拱了拱手,旋即在她身边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第二百零二章 态度

    杜锦宁从书里抬起眼来,朝他一笑,抬手作了个揖:“过奖过奖。”

    古代物质不丰,能吃成胖子的,几乎就是富贵的代名词,这才有了“富态”这么个词儿。眼前这位小胖子不但胖,而且年纪还小,可见是早早开蒙、家境很好的,没准还是漓水县几大世家之一的出身。

    见杜锦宁态度极好,周睿凑了过来,小声问道:“你真的过目不忘?那不是学什么东西都很轻松?我伯父说,以你的水平县试都没问题了,你怎的还在乙班念书?早早考中秀才,再中举人和进士,岂不是就不用再念书了?那该多好。”

    杜锦宁不